生活中,感冒是一种自愈性疾病,轻度感冒者,只要注意休息,饮食清淡,多饮水,多在5至7天左右就可恢复健康。而病情严重、症状明显的感冒患者则需药物干预。为了对付和防范感冒,许多人还在家中备足了非处方感冒药。服用感冒药绝非预防手段,而是感冒期间对症处理的措施,在选用感冒药时一定要掌握“一辨二判三对症”,即辨析成分、判断症状、对症下药。
服用感冒药前要先辨析成分,有的感冒药不适宜某些人群服用。含麻黄碱的感冒药不适合严重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病患者服用。因为麻黄碱可使心率加快,血压会在短时间内快速上升,继而出现各种不适。用感冒药前还要看清是否是复方制剂,添加了多种成分的复方药疗效较广泛,既能治头痛,还治流涕、鼻塞、咳嗽等,复方药物服用时最好只选其中一种,以防重复用药导致不良反应。另外,含解热镇痛成分对乙酰氨基酚的感冒药,服用后会有出汗现象,吃药后应多喝水,以补充丢失的水分。有的人认为加大药量病会好得快,而含对乙酰氨基酚的感冒药加量服用后,有可能出现大量出汗、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感冒患者出现咳嗽时,服用止咳药也有讲究。常用的止咳药分为中枢性镇咳药和末梢性镇咳药。前者作用于咳嗽中枢,后者作用于中枢以外的部位。末梢止咳药主要是通过降低呼吸道感觉神经末梢对刺激的敏感性而产生止咳效果,一般的感冒咳嗽选用末梢止咳药就可以了,常用的有复方甘草口服溶液、川贝止咳糖浆、小儿止咳糖浆等。这类药物口服后能覆盖在咽部黏膜上,可保护呼吸道黏膜,从而起到止咳作用,这类药物不要用水冲服,喝药5分钟内也不要喝水,以免药物被稀释后减弱保护发炎咽部黏膜的作用。
服用感冒药前要判断症状。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无论哪种类型的感冒,其症状无外乎发烧、流涕、咳嗽、鼻塞、头痛等。针对感冒症状的常用药物包括:
抗过敏药——可缓解打喷嚏、鼻塞、流鼻涕的症状,同时具有轻微的镇静作用,例如氯苯那敏(扑尔敏)和苯海拉明等。
减轻鼻黏膜充血药——能够选择性地收缩鼻黏膜的血管,减轻鼻塞症状,使鼻涕减少,例如苯丙醇胺、伪麻黄碱等。
解热镇痛药——可以退热,缓解头痛、关节及全身肌肉酸痛等症状,例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双氯芬酸等。
目前市场上的复方感冒药大多含有以上成分,可以减轻感冒的症状。在我国,获批准上市的感冒药都是经过多年临床检验证明是安全有效的,如白加黑等,有明显感冒症状者可放心使用。
服用感冒药前要对症下药。感冒的治疗,多数是“对症治疗”,目的是缓解患者的不适感。常用的药物包括:解热镇痛药、止咳剂等。如发热头痛、全身酸痛,可选用解热镇痛药,鼻塞流涕可选用减轻鼻充血药,过敏者可选用抗组胺药,咽痛可选用消炎喉片。中西药结合的金感欣快速解决感冒困扰的同时减少了毒副作用。没有继发细菌感染时不需要抗生素治疗。
有些患者会同时服用几种感冒药,这时要特别注意药物成分和含量。以扑热息痛为例,成年人24小时也不应超过4克,不要连续服用超过5天。值得提醒的是,12岁以下儿童,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哮喘、青光眼以及排尿困难的前列腺肥大的感冒病人,应慎用含抗组胺药和对乙酰氨基酚的感冒药。更应避免同时使用多种感冒药。另外,在不同感冒药之间选择时要对症下药,可以向药房的药剂师咨询;再次,仔细阅读药品使用说明书,尤其需要了解药品不适用人群、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等,以便在感到不适时不再继续盲目服用;最后,儿童、孕妇和老年人可能因为特殊的身体状况,在选择非处方感冒药时需要特别咨询医师或药剂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