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食药科普网
食企代表谈“创新驱动食品安全与健康”
来源:中国食品安全报 2019-05-06 10:24:25

  伴随中国食品工业进入以“安全与健康”为导向的深度转型期。4月18日,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在其主办的“2019年国际食品安全与健康大会”期间邀请国内外食品相关领域领军企业大咖,围绕“创新驱动食品安全与健康”的大会主题,分别分享了他们的成功经验与心得体会,为促进我国食品行业发展献计献策。本期刊载伊利集团副总裁刘春喜、沃尔玛食品安全协作中心执行主任严志农和拜发分析系统销售(北京)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廖冰君的相关专访内容。

  伊利集团副总裁刘春喜:坚持开放式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

  创新驱动已经成为各行各业发展的强劲动力。如今,世界已进入全面的创业时代,我们必须要消除孤岛的现象,突破自己闭门造车的创新模式,实现开放式创新。

  伊利在“打造全球健康生态圈”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开放式创新。伊利董事长潘刚先生认为,合作方能聚力,我们要全面深化全球健康产业链的合作,汇聚各方力量、共建健康生态。

  在创新领域,伊利不仅要苦练内功,更积极地去吸取创新的力量,以开放的姿态,大平台、创模式、聚人才。

  首先,我们要整合海内外的优势的研发资源,进行全球集智。第二,我们着力打造对消费者、创客、伊利品牌三方参与的产品孵化中心。第三,我们实施开放式的新人才管理模式,汇聚国际型创新人才。我们也希望,能与更多的、丰富的、创新的资源和合作伙伴共同探索出一条开放式创新之路,以更好的满足消费者需求,助力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伊利安慕希和伊利金典这两款产品都备受消费者喜爱,目前单品销售额已经突破百亿元。能够拥有这样的成绩,其实也都得益于开放式创新的推动,也是创新带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之一,我们通过开放式创新这一捷径,与众多顶尖的高校、科研院所在营养健康产品研发、食品安全等方面开展多方位、高频次的合作。积极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使之与世界顶尖水平始终保持着同频高度。

  伊利通过开放式创新,以全球极致实现极致品质,不断地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食品的最终需求。在我看来,新的趋势就意味着我们面临新的机遇,新的技术意味着新突破。当今,追求更环保更精致更健康的产品,是新一代消费者的一大特征,我们随时随地的都会发现新的消费趋势和消费热点。

  据此,我们应用互联网技术搭建了全球领先的数字化食品生态系统,例如消费者多元化的健康需求,将先进的科技元素贯穿于养殖端、研发端、生产过程、流通消费以及服务等产业链。同时通过大数据分析,为消费者健康提供切实可行的个性化解决方案。

  未来,食品企业作为传统行业的一员,伊利更要全力推进企业的智能化信息化,积极拥抱新趋势新技术,谋求新突破,实现高质量发展。

  沃尔玛食品安全协作中心执行主任严志农:运用区块链技术实现食品安全信息共享

  区块链技术是从金融领域开始做起,目前可通过区块链理念去改进食品安全问题,尤其是追溯体系。通过跟相关机构、公司以及有区块链技术的企业沟通交流,发现将区块链应用到食品追溯体系可能性很大。

  2016年4月份,沃尔玛食品安全协作中心、IBM(中国)和清华大学以及金锣集团,做了前期试验。主要是从源头养猪端到中间屠宰、到运输以至于到门店。通过前期试验,发现通过区块链技术,可以把这些时间大大缩短,而且可以建立多方共享的数据平台,在发现问题时,能够及时找到问题根源并尽快采取措施。把区块链应用到其他一些方面,比如管理体系、采购体系和供应商管理,也都有非常大的优势。

  沃尔玛在美国总部把区块技术应用到很多食品供应链上,2019年底,要求叶菜类的所有的供应商都能够应用到区块链技术。在中国沃尔玛还有其他商超、加工部门等都积极推进区块链技术。

  任何一个新技术的采用可能都会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在中国区块链技术的应用,预期要2~5年。要被广大食品企业和政府监管部门、学术部门普遍了解,可能面临许多挑战。需要对这个技术本身做一些更多交流甚至科普,让大家了解这个技术特点,它和其他技术有什么不同。

  现在对区块链本身来说,它是通过相关节点、环节上,大家都能够上传数据、上传信息,大家都及时在同一时间分享信息。区块链本身不可篡改,在对保证信息准确、真实和整个过程分享、解决问题上有很大帮助作用。只有大家了解了区块链技术本身,才能对其应用产生兴趣和信心。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这些技术本身都是非常热门的技术。

  区块链技术现在大家都在做,有前期尝试,也有在大力推进。预期在未来两年时间里,会看到很多应用场景,从农场、农产品一直到整个供应链销售、市场,这些都能够在区块链这个平台上做到信息的共享。

  沃尔玛在区块链技术推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增加了消费者信心。为此,特别赞赏中国政府在创新这个领域对一些技术的支持,大家都特别关注区块链技术。

  拜发分析系统销售(北京)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廖冰君:致力于食品过敏原等信息及相关检测

  德国拜发起源于德国,引入到我国已有二十多年,是一个致力于食品安全、饲料质量控制以及临床医学检测方面的专业生物高科技企业。目前现有企业里,德国拜发是全世界唯一一个同时拥有在人体检测过敏原和在食品中检测过敏原的企业。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过敏原话题受到大家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一个普遍化的社会话题。过敏原不仅仅是医院里或者出现症状的问题,其实它是存在于人的整个生存环境,包括环境,包括摄入的食物一直到体现在人身上表现的一个链条性的问题。

  早在2009年,德国拜发就参与到国家以及国际的合作项目,在中国市场给消费者和专业的科研人员灌输教育过敏、过敏原和食品过敏原等一系列的信息以及相关的检测。

  目前发达国家基本都建立了以标签法、食品安全法为依托的食品过敏原标注以及管理监控的法规。欧洲绝大部分国家例如美国、加拿大,亚洲的日本、韩国甚至包括我国的香港地区都建立了相关法规,而我国并没有强制的法规对过敏原进行管理。只是基于2008年的奥运会和之后的广州亚运会等几次国际化大型活动中积累的经验,建立了一套有法律依据的专业定义——什么是食品过敏原,并且在定义的基础上,在现行的食品标签法里给出了一个推荐性的建议,建议食品从业者、实际生产者在产品包装上标注过敏原信息,非强制性。

  2018年11月份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年会,德国拜发与学会合作举办了有关过敏原的论坛,邀请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讲解过敏原的情况。11月底,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从食品标签法更新的角度上进行了征求意见,把食品过敏原在食品标签上标注从原来的推荐性标注变成了强制性标注,征求专业人士对更改内容的反馈意见。截至目前,这个正式征求意见的过程还没有完成。

  可见,国家是在往立法甚至是强制性管理的方向来推动的,因为毕竟从政策上来说,从贸易对等和民众消费者保护来说,过敏原与每个消费者息息相关。

  截至目前,发达国家虽然建立了过敏原法规,但它是少见的几种检测项里没有阈值的,没有限量的。

  从2012年开始,德国拜发每年在全国不同地方针对食品生产企业开展过敏原的生产过程监控以及成品的检测、监控的研讨会技术。具体到每个企业不一样,涉及到很多环节,我们把环节不同的有代表性的人或者成功的案例呈现出来,让大家从中吸取经验,相互借鉴。

 

责任编辑:赵文强
主办单位: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河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红旗大街391号  电话:83720000    关于我们
备案序号:冀ICP备06018924号-54  技术支持:长城新媒体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