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四川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四川省药品技术检查中心组成调研组,到河北省药品职业化检查员总队(南片区)开展中药材GAP基地建设与监管专题调研。双方围绕中药材规范化种植、质量管控、监管协作等议题进行座谈交流,进一步深化跨省协作共识,为道地中药材产业规范化、高质量发展凝聚合力。

座谈会上,检查员总队(南片区)总队长朱晓蒙对四川调研组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河北是中药材资源大省,道地药材品种丰富,酸枣仁、金银花、苍术、黄芩、连翘等品种的产量和品质均位居全国前列。近年来,河北省药监局始终将推进中药材GAP基地建设作为保障药品安全、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举措,坚持监管与服务并重,积极构建“政府引导、企业参与、专家支撑、全程管控”的发展模式,会同省农业农村厅、省中医药管理局等部门,已建成六个规模化、标准化道地药材生产基地,为中医药产业传承创新发展奠定了源头基础。
检查员总队(南片区)有关负责同志详细介绍了河北在中药材GAP基地建设方面的创新实践。一是组建中药材GAP专家工作组,整合监管、科研与种植一线力量,打造专业化、复合型的技术支撑团队,为基地建设提供“外脑”支持;二是增设中药材GAP检查员类型,进一步细化专业分工、优化检查员队伍结构,强化对GAP实施的精准化、专业化监管能力,为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和质量提升夯实人才基础;三是将政策宣贯融入延伸检查全过程,采取检查与普法相结合模式,努力实现政策解读、标准指导与现场检查同步推进,形成“一次上门、全面服务”的监管新机制,切实将政策指导和技术服务送到田间地头,助力解决种植规范、质量管控等产业痛点和难题。

四川省调研组对河北的创新做法和务实成效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河北在管理模式创新、监管服务融合等方面的经验值得学习借鉴。调研组也分享了四川在相关领域的创新探索。双方围绕中药材GAP基地建设模式优化、“六统一”标准理解、检查机制创新、跨省监管协作、检查结果互认等核心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就共性难点问题交换了解决方案。
此次调研不仅实现了监管经验的“双向赋能”,更为两省药品监管搭建了协同发展桥梁。未来双方将持续深化合作,共同推动中药材GAP建设迈上新台阶,为全国中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