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食药科普网
加强食品卫生管理 确保灾后无疫情
来源:中国医药报 2017-08-14 09:00:48
 

  加强对救援食品的卫生管理

  地震后要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及时组织开展各种救援,救援食品是其中的重点内容之一。然而,救援食品的卫生问题又是关系到广大受灾群众乃至救灾人员的生命安全与健康的大问题。

  一、救援食品的选择原则

  1.最好是直接入口的定型包装食品,如罐头食品、瓶装饮料、袋装密封食品等,这些食品的防污染作用和卫生质量的稳定性好,某些能达到商业无菌的要求。

  2.非定型包装或包装不严密的食品应为水活性值较低的食品。水活性值(aw)应在0.90以下以控制普通细菌的生长,延长在常温下保存的时间,在预防食源性疾患方面也有一定价值;水活性值在0.80以下的食品更好,它不仅能抑制普通细菌繁殖,而且能抑制酵母和霉菌的繁殖;水活性值在0.60以下的食品最为安全,因在此条件下,几乎所有微生物都不能生长繁殖。这样的食品多为干燥食品,基本没有引起食源性疾病的可能。

  对这些食品,要求具有防水、防潮、防污染的严密牢固的包装容器。

  3.清洁的果瓜蔬菜。瓜果蔬菜能提供维生素等营养素,而且含水量多,也可以缓解饮水缺乏的困难。尤其在炎热气候条件下,瓜果蔬菜是比较好的救灾食品。由于灾区缺乏清洁水,很难做到洗净消毒。所以,最好在洗净消毒后经严密清洁包装或在清洁消毒的容器中运往灾区,在灾区直接食用。为保证消毒的全面进行,在分发瓜果蔬菜的同时要提供消毒药品,并具体指导消毒方法。

  4.其他不易被污染和微生物不易生长繁殖的食品。如鲜活的动植物食品,如蛋类以及具有防治肠道传染病作用的生大蒜,就适于灾区人员食用。

  5.清洁的饮水。在集中式给水恢复前,要有清洁水的供给,防止灾区人民饮污水。灾后初期多用水车送水,要求水源水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盛水的罐车或密闭容器经清洁且须消毒后使用。放水管应加防护,不能拖放在地面上。

  6.常用的饮具、食品容器和餐饮具也应作为救灾物资与救援食品一起运往灾区。根据实际需要提供的这些物品,其卫生质量必须合格。

  二、有些食品不适宜作为救援食品

  1.鲜肉类、鱼类及熟肉、熟鱼、贝类食品,冷冻鲜肉、鱼类食品,这些食品在缺乏冷冻、冷藏设施的条件下,微生物污染途径和机会多、生长繁殖快,易发生腐败变质,导致食源性疾病。

  2.水活性值较高的非定型包装密封食品,如馒头、烙饼、熟蒸包子、软面包等。这类食品卫生防护条件差,微生物污染繁殖容易,在温度较高条件下,会很快腐败变质。

  3.超过保质期、保存期的食品;配方、原料、生产卫生条件可疑的食品;一切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

  三、对救援食品生产装运的要求

  救援食品的生产装运特点是时间紧、批量大,有的运距远,产运销情况复杂,灾区急需,因此,发生食品卫生质量问题的机会较多。根据以往的经验教训,非灾区提供的救援食品应注意以下卫生问题:

  1.食品必须保证卫生质量符合国家标准规定,食品容器和包装材料也必须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要求,禁止用有毒有害和不洁的容器和包装材料。

  2.采取综合措施,防止食品在运输过程中腐败变质和受到污染。要制定并严格执行食品的品种选择、生产工艺卫生条件、配方、包装、检验、运输系统的卫生要求。确保食品运达灾区后符合卫生要求。

  3.防止因监督监测疏漏,而使一些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食品装入运输器。

  4.严禁使用曾装运过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和其他污染物的运输器运输食品。食品运输设备要求专用,食品不得与有毒有害物质和不洁物品混装。

  5.装运食品的人员应健康,不是传染病患者或病原携带者,并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状况。

  四、救援食品保管分发的卫生监督管理

  救援食品应有清洁的能防污染、防雨雪、防潮、防蝇、防虫、防鼠条件的指定保管存放场所,保管分发食品的工作人员应健康、不是传染病病原携带者,且经过培训具有相应的食品卫生知识,在从事接触食品工作时要洗手消毒。

  要重视救援人员心理健康

  地震后救援人员在较长的时间内处于应激状态,人的身体和心理有时会难以承受,及时发现心理问题有助于尽早处理和排解,对救援人员的身心健康有重要意义。

  1.救援人员为什么会发生心理崩溃?

  缺乏休息;工作量过大;缺乏他人的指导;自己有受灾经历;对自己期望过高。

  2.救援人员中发生的心理崩溃常有哪些表现?

  主要表现在身体反应、创伤反应和人际冲突、职业耗竭感三个方面。

  (1)身体反应:主要包括易疲劳、体能下降;以及由于身心极度疲劳,休息与睡眠的不足引起的生理上的不适感,如晕眩、呼吸困难、胃痛、紧张、无法放松等。

  (2)创伤反应和人际冲突:与他人交流不畅、关系紧张、缺乏自制力、容易感到愤怒,如对周围人、政府官员、媒体感到不满;情感迟钝、麻木;缺乏耐心;对自己经历的一切感到困惑;失去信任感,感到不够安全;失眠,做噩梦;集中注意和决策困难。

  (3)职业耗竭感:怀疑自己的职业选择;悲观绝望;觉得自己本可以做得更多、更好而产生罪恶感,怀疑自己是否已经尽力;感到软弱、内疚和羞耻,感到自己的问题与受灾者相比微不足道;对于自己也需要接受帮助觉得尴尬、难堪;过分地为受害者悲伤、忧郁。

  要解决救援人员的上述心理问题,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如休息放松、排解疏导等,正如下面这段顺口溜所言:

  负面情绪要排遣,放松休息安排好,同事之间互支持,倾诉衷肠善疏导。

  震后要关注居住安全和环境卫生

  为防止大灾之后出现大疫,做好环境卫生工作是救灾防病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特别是要做好临时居住地卫生和环境管理等工作。

  首先要注意安全,防止出现伤害事件。地震时由于住房的倒塌,居民失去了住宅这个基本的生活条件。防震疏散点的建立要根据灾区条件就地取材,因陋就简,选择路边、广场、公园、空地及废墟旁等空旷地段,搭建临时住所,做到先安置、后完善。防震疏散点不应设置在高压电线杆下面,架棚用的绳子或铅丝也不要拴在电线杆下面。主震后,往往有多次余震,高墙、烟囱、阳台等容易倒塌,搭棚时应避开这些地方。应尽量选用轻质建筑材料,栅子顶上不要压砖头、石块或其他重物,以防棚子倒塌伤人。防震期间往往有暴雨,棚子要避开低洼积水的地方或下水道口、沟渠和涵洞等处。使用炉灶时,要注意防火。最好分片安置,加强生活、治安和卫生管理。可选择地势稍高而平坦的地方搭建向南的棚屋。

  抗震救灾组织成立后,应紧急调运帐篷、活动板房和各种建筑材料,建设质量较好的临时住房,要求达到避风雨、防寒暑和安全过冬标准,以适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满足受灾群众生活的需要。

  其次,震后要搞好居住环境卫生,防止发生疫病。震后应尽快开展环境清理,动员群众积极参与清除灾区各种废物,消毒杀虫,整顿市容村貌,迅速改善灾区的环境卫生状况。其中,建立厕所、恢复环卫设施、加强垃圾粪便卫生管理是灾区必须解决的问题。

  厕所是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卫生设施。灾害时用的厕所应达到应急性、便利性、实用性和合理性的要求。但由于受条件限制,很难全部满足这些条件,因而加强卫生管理,确定专人保洁,及时清掏粪便并进行卫生处理是十分必要的。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布局设置厕所:

  1.尽快修复一批公共厕所,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地点适宜而厕坑粪池损坏不严重、厕屋安全无危险的原有公厕,组织力量,加以修复,投入使用。

  2.在灾民聚集点,选择合适地址,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搭建应急临时公厕。厕坑应不渗漏,或用塑料、陶瓷缸作为粪池。而小便处可用塑料桶作为尿液收集容器。

  3.调运一批商品化厕所。可用各种流动厕所,或用塑料缸式的三格化粪池厕所、双瓮漏斗式等商品化厕所。

  4.家庭可以使用折叠式厕座和厕桶组合成的户用厕所,其体积小,使用方便,价格低廉。

  地震灾区饮水和环境消毒的措施

  饮用水消毒

  煮沸消毒法:煮沸消毒是一种十分简便而有效的消毒方法。将水煮沸1分钟以上,可以达到消毒及杀死寄生虫卵的作用。

  化学消毒法:用各种含氯消毒剂消毒。

  1.集中式供水应严格按水净化、消毒、监测程序进行,并加强监测。

  2.分散式饮用池塘水、井水和河水等用缸或桶盛装,水混浊度大时,应将水静置澄清或用明矾等混凝剂(100mg/L)预处理后取上清液进行消毒。每50kg水加入1片漂白粉精片,加药时先将漂白粉精片放在陶瓷或搪瓷碗(杯)中捣碎溶解,然后倒入水中搅拌均匀,30分钟后水即可使用;或者每100kg水直接投入1片消毒用泡腾片,消毒用泡腾片完全溶解后搅拌均匀,30分钟后水即可用。

  3.对水井持续消毒。用打有2~3个小孔的塑料袋或塑料瓶装上消毒剂,按每一米深的水一袋(瓶)剂量用绳子或长竹竿将塑料袋(瓶)沉入水中,使消毒剂缓缓释放,起到消毒作用,待水中有效氯含量达3mg/L,30分钟以后再检测余氯含量0.5~0.7mg/L即可。

  4.水源水的选择。寻找备用水源,如池塘、深井水、浅井水、雨水、地表水等,快速进行判定和分析,排除化学污染的可能性。

  5.水源的保护措施。

  (1)设立警示牌,禁止人或动物进入水源地区。

  (2)设置隔离墙和安排保卫人员。

  (3)保证垃圾、粪便处理场距离水源有一定的安全防护距离。

  (4)在河流或溪水取水点上游,禁止洗浴、游泳、清洗、饲养动物。

  (5)水井进口周围清理干净,定期消毒。

  6.开展健康教育,提倡喝开水。

  环境消毒

  环境消毒主要是针对群众临时居住场所、厕所、垃圾堆放场所等。

  1.物质准备:

  (1)防护用品:尽量准备工作服、防护眼镜、口罩、帽子、胶手套、长筒胶靴、G-I型消毒液浓度试纸、消毒记录本。

  (2)消毒工具:超低量喷雾器、常量喷雾器、机动喷雾器、配药桶(10L)、刻度量杯(筒)。

  (3)消毒剂:各种含氯消毒剂、二氧化氯、过氧乙酸等。

  2.现场消毒操作:

  (1)表面消毒:喷洒500mg/L浓度的含氯消毒剂,或0.2%的过氧乙酸溶液,将表面喷湿。

  (2)垃圾桶及垃圾:喷洒2000mg/L浓度的含氯消毒剂。

  (3)厕所:喷洒1000~2000mg/L浓度的含氯消毒剂,主要喷洒门把手、门框、地面、蹲坑等处,将表面喷湿。

  (4)临时居住场所:喷洒500~1000mg/L浓度的消毒剂,主要喷洒居住场所的地面、门、痰迹、呕吐物、垃圾桶、厕所。

  注意事项

  (1)严格配制浓度。在水桶里配制好消毒剂后再加入喷雾器药桶中;配置好的消毒剂可以用G-I型消毒液浓度试纸测试消毒剂浓度。

  (2)操作人员做好个人防护。

  (3)没有必要大面积喷洒消毒剂,如沿街道喷洒或在广场喷洒。

  灾区食品卫生须知应会

  灾后,灾区气温高、湿度大,微生物易于生长繁殖,食物容易腐败变质;食品生产、加工、运输环境条件恶劣,食品供应渠道受破坏,食品受污染的机会大幅上升。上述综合因素极易导致各类食物中毒和肠道传染病流行,威胁灾区群众的健康甚至生命安全,并给抗震救灾和重建家园增添额外负担。

  为提高灾区受灾群众的食品安全观念和意识,现特介绍一些灾后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和肠道传染病的简单而又行之有效的办法,以防止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一、原材料安全

  1.喝清洁饮用水或达标瓶(桶)装水,不喝不清洁的水。

  2.食品原料与辅料必须新鲜、清洁,无毒无害,色、香、味正常,符合相应的卫生要求。

  3.不吃病死、毒死或死因不明的家畜、家禽、鱼虾,不自行采食不认识的野生蘑菇和其他野菜、野果,不吃严重污染、腐败变质和可疑有毒的食品。

  二、保持清洁

  1.饭前便后以及操作食品前后要认真洗手,不用脏手和不洁器具接触食品。

  2.生吃的瓜果蔬菜一定要尽量洗净、消毒后再食用。

  3.餐具和切配、盛装熟食品的刀、板和容器,在使用前要清洗干净后消毒;消毒方法以蒸煮法最好,也可使用药物消毒法。

  4.不使用污水清洗瓜果、碗筷餐具。

  5.掌握和应用各种简易设施和方法做到食品原料、半成品和成品以及炊具、餐饮具防尘、防蝇虫、防鼠、防水和防潮。

  6.其他接触食品的工具、容器、包装材料、工作台面以及货架、橱、柜也应当清洁、无毒无害。

  三、生熟分开

  1.生熟食品要分开盛放。

  2.刀、砧板、容器、餐饮具等要做到生熟分开。

  3.避免交叉污染,特别注意避免手、抹布等的交叉污染。

  4.尽量不加工和食用冷荤类食品。

  四、烧熟煮透

  1.提倡尽量使用蒸、煮、炖等长时间加热的烹调方式。

  2.制作肉、蛋、奶、鱼或其他易腐食品时,特别要注意烧熟煮透。

  3.生水一定要烧开后再喝,不直接喝生水。

  4.不生食动物性食品。

  五、注意存放

  1.建议只加工简单的饭菜,即做即食,尽量不存放,不吃剩饭剩菜。

  2.必要时,剩饭菜、隔夜熟食在确定没有变质的情况下,经彻底加热后再食用。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网)

 

责任编辑:赵文强
主办单位: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河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红旗大街391号  电话:83720000    关于我们
备案序号:冀ICP备06018924号-54  技术支持:长城新媒体集团